早上七点半去图书馆占座,楼梯转角撞见穿花衬衫的大叔举着自拍杆倒退走,差点撞翻我怀里的书。他身后跟着一群人,有人把早餐塑料袋随手塞进女贞树的树洞里,小孩拿着泡泡枪在自习区门口追逐,塑料瓶在大理石地面上滚出刺耳的声响。
这已经是这周第三次了。上周四中午去食堂,三个旅行团把打饭窗口围得水泄不通。有阿姨直接端着餐盘坐到我们考研自习的固定位置,汤汁洒在桌布上也不擦,还大声招呼同伴:"快来这,学生桌干净!" 等我们吃完饭回来,椅背上搭着陌生的外套,桌肚里塞满了用过的湿纸巾。
最让人生气的是上周六。我们社团在学术报告厅排练话剧,后排突然闯进十几个游客,闪光灯此起彼伏。有个大姐甚至直接走到舞台边,对着我们的道具布景直播:"家人们看这大学多气派,比公园强多了!" 导演忍无可忍上前劝阻,对方还瞪眼睛:"学校不就是让人参观的?你这小姑娘怎么这么小气!"
其实我们不是反对开放。去年秋天,退休的老教授带着孙子来散步,会主动绕开早读的同学;附近居民来操场跑步,都会穿运动鞋轻声经过。可现在呢?网红打卡攻略把教学楼的旋转楼梯标为 "必拍点",家长带着孩子在实验室门口拍 "科学家模仿秀",甚至有人在宿舍楼下支起三脚架直播 "探秘大学生活"。
昨天路过校训碑,看见保洁阿姨蹲在地上擦口香糖,大理石面上的黑印子像块疤。她叹着气说:"以前一天倒两桶垃圾,现在得清五趟,光矿泉水瓶就能装满满一麻袋。" 保安大叔也说,上周抓了三个偷摘樱花的,还有人翻进苗圃挖竹笋,"这哪是参观,简直是扫荡"。
展开剩余37%刚才在宿舍楼门口,听见两个游客在抱怨:"这破学校有啥看的,还不如逛商场。" 我突然觉得好笑,他们要的根本不是感受学术氛围,只是把校园当成免费的网红背景板。而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,正在被这些喧嚣一点点侵蚀 —— 自习室里的讨论声变成了游客的喧哗,林荫道上的晨读声被导游的扩音器盖过,就连食堂阿姨都开始念叨:"还是封校时清净啊。"
真怀念疫情前那种从容的开放。那时候的校园像个温和的长者,既欢迎外人来感受底蕴,也守护着内里的安宁。而不是现在这样,成了被猎奇目光扫射的游乐场,连我们这些主人,都得小心翼翼地给游客 "让路"。
发布于:广东省天金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